做饭声、电视声、吵架声……声声入耳,房子不隔音几乎是楼房的“通病”。不少市民反映在家里时不时要忍受噪音折磨,要么无法保护隐私,要么影响日常生活,这一点让慢慢的变多的市民难以接受。然而目前的房屋验收却没有隔音检测这一项。市民建议有关部门把隔音也作为验收房屋的项目,保护住户的隐私权。记者调查发现,这个现象的出现有3个原因。
“咚咚咚”,凌晨5时,华南板块大型小区广州碧桂园某苑5座住户再次被楼上邻居做饭声吵醒。“楼上天不亮就剁排骨做饭,真要神经衰弱了。小孩早上也没法睡觉!”她在业主论坛上发帖求助。不想,帖子引来一大批有着同样苦恼的人“吐槽”。
有同样经历的都市人并不是少数。在万科金域蓝湾、南国奥园等由诸多知名开发商开发的楼盘的业主论坛上,都有业主反映邻里噪声骚扰的帖子。有人说,能听见邻居家客厅的说话声,总是怀疑自家大门没关,快得关门强迫症了。还有人说,电话铃响,都分不清是自己家的还是邻居的。
家住越秀区华×大厦的王先生和记者说,入住后,他发现楼房特别不隔音,隔壁开关门、夫妻吵架都能听得很清楚,经常睡不好。
“就说前晚,先是女方说男方经常在外打牌不回家,后来男方又说女方不做家务,家里一团糟,紧接着是春节期间男方父母来,女方态度不好……”王先生诉苦说,就连隔壁和隔壁楼上的住户房间里传出的拖鞋声、关门声也能听见。王先生说有时想在隔壁门上贴纸条提意见,但又担心引起邻里矛盾。
广州市墙体改革办公室的一位技术专家和记者说,从技术上来说,新型砖都有隔音指数,而且指数还不低,正规生产厂家出的砖如果施工得当应该能达到隔绝声音的效果。可是,现在大量的房屋从砖混结构变为框架结构,墙都不需要承担支撑房屋的功能,砌墙的时候恐怕就不会砌得像以前那样密实了。另外,砖混结构墙一般都很厚,而框架结构墙只起到分割空间的功能,只需要薄薄一层就可以了。“许多开发商干脆不砌墙,直接交给住户自己砌,隔绝声音的效果容易被忽视。”
从目前住宅的建设材料来看,主要有砖混、空心砖、加气混凝土等。从隔绝声音的效果上看,砖混结构要好于空心砖,空心砖要好于加气混凝土。现在很多高层使用了大量的加气混凝土砖,隔绝声音的效果不太好。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建筑师和记者说,欧洲的所有墙体都超过30厘米,现浇楼板至少要达到20厘米才会有较好的隔绝声音的效果,现在国内住宅的楼板的厚度为8~12厘米。“楼板变薄,27层楼就能省下一层楼的高度。所以,开发商对薄楼板青睐有加。而国内民众买房时更多地考虑位置、户型等,反而忽略了隔音。”
2011年6月1日,我国实行新的《民用建筑隔音设计规范》。隔音设计规范要求普通住宅的卧室和客厅最高允许噪声级不超过45分贝,地板撞击的允许噪声级要小于75分贝。相当于听不见隔壁的说话和电视的声音,听不到楼上穿普通皮鞋走路的声音。这两个标准是国家强制性要求,新建筑必须达标。
有这么明确的标准,为什么住宅隔音还是如此令人头疼?广州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有关的人说,《民用建筑隔音设计规范》是设计标准,也就是开发商向建委审图中心报送楼盘设计图纸时应当审查的项目,目前完工验收标准里并没有隔绝声音的效果的检测。因此,即使是设计和材料都考虑了隔音,施工后房子的实际隔绝声音的效果如何,目前还没有机构进行专项检测和把关。
昨日,记者致电广州市质检院和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,均告知没有隔音检验测试的项目。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王宇骏和记者说:“到今天都没有收到检测隔绝声音的效果的委托,国家也没有隔音检测规范。”
业主在生活中不注意细节,也会对他人造成噪音困扰。据记者查阅,国外对市民居住地噪声都有相关细致的法律,比如晚上不准用噪声很大的割草机;家庭聚会不得打扰邻居,不能过午夜;英国规定电视的声音不能传出8米,工作环境的噪音如果超过80分贝,雇主就要被罚;瑞士晚上10时以后不准洗淋浴;美国家庭养狗白天只许叫10分钟等。人人都享有居住的权利,也应有安静的生活权利,业主在自觉维护他人权利的同时,也使自身权利得到保障。
广东华之杰律师事务所张珩指出,居民购房前就要有强烈的“安静”意识,要想方设法了解房屋的隔音状况,以免入住后维权艰难。在采访中,诸多人士呼吁效仿北京的做法,强制开发商将房屋的隔音状况写入房屋合同。
办法一:窗户密封:铝合金窗的密封性要比塑钢窗差,或在塑钢窗中采用中空玻璃。
办法二:做个吊顶:在装修时可以将阻尼隔声毡与石膏板结合做成墙板或吊顶,可以轻松又有效地阻止这些噪声的侵入,铺在地板上可以轻松又有效地抑制物体与地面接触时产生的撞击声,提高您的休息质量。
办法三:门厚42毫米以上:实木复合门的密合程度强,隔绝声音的效果也相对较好。门的厚度最好在42毫米以上,越薄则隔绝声音的效果越差。推拉门隔绝声音的效果不如平开门。
办法四:墙面涂料隔音:选择有隔绝声音的效果的墙面涂料,这是最便捷的墙面隔音措施,在选择墙面漆时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具有隔绝声音的效果的墙面漆。